如今已是英國榮華集團董事長的林健邦,喜歡將一句話掛在嘴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回顧他的人生經歷,也確實如此。林健邦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轉折,都與其此前的努力有密切關系。無論是在香港做廚師,還是去英國開酒樓,林健邦總是想著,要做就做到最好,不能馬馬虎虎。 多歧路: 艱難打工歲月 1978年,15歲的林健邦在父親安排下,離開家鄉廣東珠海,前往澳門“淘金”。 在艱苦歲月中,一位遠房親戚向他提供了一份到香港酒樓做學徒的工作,林健邦幾乎沒有猶豫便答應了。在酒樓期間,林健邦潛心打磨廚藝,省下工資積攢資本。 當時,林健邦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當廚師,同在酒店的師父因看上他不怕吃虧、做事認真的品質,邀請他一起開大排檔,林健邦自然同意。 就這樣,早上穿著正式的廚師服裝在酒店里工作,下了班換上背心短褲,在大排檔里翻鍋炒菜,夜深就睡在大排檔里,以防止小偷偷菜,這成了林健邦每天的生活內容。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30歲時,一個來自英國的機會擺在林健邦面前。“當時許多外國人在香港找廚師,行內叫做出埠師傅,這些師傅都是頂尖廚師,靈活性強,在國外做一段時間之后回香港,大家都會搶著去招聘,所以我愿意去爭取這個機會。”于是,林健邦動身前往英國,成了一個“出埠師傅”。 始創業: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剛到英國時,林健邦到英國唐人街一家酒樓做總廚。他很快展現出自己鉆研多年的精湛廚藝,并以此結識了生意上的貴人——英國著名華商、榮業行集團董事長葉煥榮。在葉煥榮的擔保下,林健邦向銀行貸款,獲得商業資金。1997年,林健邦與幾位朋友一同來到伯明翰的榮業行商場,開起了榮華大酒樓。 一開始,酒樓的生意并不成功。由于對餐廳的定位并不準確,榮華大酒樓的生意不見起色,欠債反而越來越多。這時候,與林健邦一起開酒樓的合伙人紛紛打起了退堂鼓,而林健邦卻仍然充滿信心,并貸款盤下酒樓股份。 身負巨債的林健邦為節省成本,在酒樓運營各個方面親力親為。買菜、開店、設計酒樓環境等事項,都由他一手操辦。 此外,林健邦還對酒樓經營做了兩個方面的改變,一是將酒樓的定位由高檔餐廳變成中低檔的餐廳,二是推出中式自助餐。效果立竿見影,精準的定位給酒樓帶來大量客流,中式自助餐一經推出,更是大受歡迎。 經過多年打拼,如今,林健邦已經擁有了餐飲、房地產等多個產業。 續根脈: 關注華人子女教育 林健邦1978年出境至今已有40年,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40年。林健邦為中國的強大感到驕傲。 “以前許多英國人會瞧不起中國人。如今,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英國人對于我們華僑華人也越來越尊重。每年春節,英國政府都會邀請一些華人華商到首相府用餐,這在以前是沒有的。”林健邦說道。 林健邦始終不忘中國是自己的根,并關注華裔子弟教育問題。2011年,他設立了英國林健邦獎學金,其初衷主要是鼓勵英國華裔子弟回國學習漢語。 談到這一獎學金,林健邦說:“一方面,因為自己以前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所以想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我們華人的后代,一定要學會我們自己祖籍國的語言;而且,中國正在崛起,未來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學好中文不僅能夠培養華夏子女的文化認同,也會讓子孫后代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據中新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