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ukqyc"></tr>
<input id="ukqyc"><em id="ukqyc"></em></input>
    • 繁體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福建日報記者通道遠程 郵箱 傳稿
      222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馬來西亞站 > 華人之光 > 正文

      《歸國華僑史料叢書》北京篇第三、四卷首發
      一部歸僑史就是一部愛國史

      2019-08-02 09:06:28?楊 寧 李笑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亮  

      印尼歸僑黃書海正在閱讀《歸國華僑史料叢書》。

      (受訪者供圖)

      歸國華僑,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愛國群體,自辛亥革命至今,為中華民族奮斗超過百年,寫就了一部偉大的歸僑史。歸僑史既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嘹亮凱歌,也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于奉獻的精神縮影。

      時光荏苒,老一代歸僑正走入歷史,搶救其史料尤為迫切。7月26日,《歸國華僑史料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北京篇第三、四卷舉行首發式。該書通過講述眾多老歸僑、老僑眷的親身經歷,生動反映了歸僑僑眷獻身祖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史實,譜寫了一曲歸國華僑的赤子壯歌。

      小個體見證大時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先達市,華僑都沉浸在熱烈喜慶的氛圍中,大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呼“從此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了”“我們再也不是海外孤兒了”……

      已至耄耋之年的歸僑黃書海依然精神矍鑠、目光炯炯,在他的講述中,這一幕歷史性的場面恍如昨日重現,那種激動、亢奮之情仿佛永遠揮之不去。

      黃書海祖籍廣東,出生于印尼先達市。1951年投身印尼華僑教育文化新聞事業,曾任當地華僑學校校長和華僑報社編輯記者。1954年調入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工作,參加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等重大外交活動。1963年調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主管印尼業務。1991年赴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擔任一等秘書。

      據黃書海回憶,先達當時被稱為“印尼的延安”。1942年初,日軍攻占新加坡,郁達夫、巴人、胡愈之等革命知識分子流亡到蘇門答臘島,團結華僑青年組織了反法西斯同盟和華僑抗日協會,“我的幾位老師參加了華僑抗日地下組織,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我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從一名華僑青年到大使館的一員,黃書海精神為之一振。“大使館的墻外是印尼社會和華僑社會,墻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能夠來到這里接受黨和國家的培養教育,有機會把自己的青春年華融入到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去,我備感幸運、倍加珍惜。”

      “我們這一代歸國華僑,最感恩的一是新中國,二是共產黨。”黃書海動情地說,“新中國的成立,不僅提高了海外華僑華人的地位,也改變了許多像我一樣的華僑青年的道路。上世紀50年代,我的許多同學紛紛回到祖國。新中國就像一塊‘大磁鐵’,把散落在世界各個國家的華僑華人吸引回祖(籍)國的懷抱。”

      從第一卷開始,《叢書》輯錄了百余位像黃書海一樣的老歸僑,忠實記錄了他們與新中國風雨同行的一生。歸僑,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永葆愛國的初心,他們作為時代洪流中的小個體,見證著大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小群體發揮大作用

      除了歸僑的個體回憶,《叢書》還收錄了許多群體性史料,如《新四軍中的華僑兵》《親歷開國大典的一群華僑青年》《回憶41名印尼華僑小英雄光輝事跡》等。

      《叢書》第四卷《星火僑魂》,將1919年五四運動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期間,對中國革命產生一定影響的已故歸僑革命先驅人物,以一人一文的形式對傳主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介紹。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經過的地方大多人跡罕至,饑餓、疾病、疲勞,常常使得紅軍指揮員的體力達到極限。對軍情、民情、地形的不熟悉,敵人的一再圍追堵截,讓紅軍危機四伏。偵查工作充滿危險,大部分時間或是行走在高山大川之中,或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潛伏,毒蛇猛獸隨處可遇。”

      這是書中描繪的紅軍長征路上場景。作為萬里長征隊伍中的“華僑兵”,緬甸歸僑蘇靜的重要任務就是為整個軍團探路,他為中央紅軍繪制的路線圖達數百張之多。別人走了一遍的長征路,蘇靜要先偵查走個來回,再跟著走一遍,實際走的距離是別人的3倍。

      長征隊伍中的“華僑兵”,還有菲律賓歸僑、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李子芳,日本歸僑、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廖承志,新加坡歸僑、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教導師三團政委莊田等人,他們與蘇靜一樣,歷經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各個歷史階段,以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前赴后繼、不畏艱辛、任勞任怨,為祖國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叢書》按照傳主本人與這一歷史時期某一事件的關聯,把其歸納為9大類,除了萬里長征隊伍中的“華僑兵”群像,還有歸僑黨建先驅與早期軍事人物、歸僑早期工運先驅與革命活動家、八一南昌起義中的“華僑兵”、南粵赤子農運先鋒、瓊崖蘇區“華僑兵”、閩南紅三團中“華僑兵”、八閩烽火“華僑兵”以及附錄香港海員、工運領袖等8個部分,真實地記錄了歸國華僑的英雄事跡和革命一生。

      小故事凝聚大國魂

      《叢書》由北京市僑聯及僑務社團和香港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編撰,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和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提供了部分歸僑的原始資料。

      “1957年,我初中畢業后從印尼回到中國。因為父輩曾在僑務系統工作,所以我對僑界非常關注,這套叢書也與幾位老歸僑一起醞釀已久。”發起人之一、北京離退休僑務工作者聯誼會前會長肖群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歸僑在不同時期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獨特作用,但他們的事跡卻鮮為人知。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華僑華人的群體應該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有關他們的史料工作應該有人來做。”

      整理歸僑史料、傳承歸僑精神極具歷史和現實意義。《叢書》第四卷《星火僑魂》副主編、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理論政策研究部主任巫秋玉認為,中國歸僑史是一部愛國的革命與奮斗史,編撰整理歸僑史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具有史料參考價值,而且在增強民族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上具有現實意義。

      “我們收集整理歸僑史料匯編成冊,是希望通過眾多歸僑僑眷的親身經歷,展示他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事實,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繼往開來,同心奮斗,傳承和發揚華僑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巫秋玉表示。

      北京市僑聯黨組書記趙宏生在《叢書》首發式上指出,為僑撰史、為僑立傳,不僅是為了紀念,更重要的是將老一代歸僑的愛國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代代相傳。它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曲凱歌,每一篇都非常生動,不僅見事、見人,更見精神。

      近年來,各地僑務部門、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和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一直都很重視歸僑史料的保護和搶救工作。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派研究人員前往廣東、福建、廣西、海南、天津、湖北、山西、吉林等省區市采訪近500位老歸僑,出版了10本歸僑采訪錄,為歸國華僑鑄就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ADD: 18M, Lorong Thambi Dua, Pudu,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03-21448972, 21448872 FAX:02-21412030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五月综合激情久久婷婷,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国产成人18黄网站在线观看网站,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tr id="ukqyc"></tr>
      <input id="ukqyc"><em id="ukqyc"></em></input>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把j桶进女的屁股的动态|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丝袜诱惑中文字幕| 欧美在线xx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宅男天堂a在线| 337p欧洲大胆扒开图片|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a在线观看| 公用玩物(np双xing总受)by单唯安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呦交小u女国产秘密入口|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香蕉高清免费永久在线视频| 日本爆乳片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第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伊人久久网|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aaa| 欧美日韩一道本| 日本漫画免费大全飞翼全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一级做a爰全过程完整版电影播放|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宅男视频|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黑人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 妖精色AV无码国产在线看|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日本人成动漫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