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5歲的溫州年輕人楊勝豐遠赴萬里之外的意大利做服裝生意,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受到國內電商快速發展的啟發,他同生意伙伴開始利用互聯網謀求新發展。回顧多年的從商經歷,楊勝豐說:“服裝這個行業是一本厚厚的書,一定要讀透,不然會虧得一塌糊涂。” 在集市上發現商機 1976年,楊勝豐出生于浙江溫州。上世紀70年末80年代初,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溫州的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經商致富的故事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楊勝豐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逐漸成長起來。 當時,他的父母在溫州開了一間生產服裝的家庭作坊,雖然賺不到大錢,但足以讓一家人豐衣足食。可對于父母從事的這份小生意,家里的孩子們似乎都不怎么看得上眼。 成年后,楊勝豐和幾個朋友合開了一個箱包工廠,但只持續了一年,他便退出了。在哥哥去意大利發展后,他也想出國尋找機會。于是在父母的資助下,他去了意大利。 初到之時,楊勝豐的事業發展并不順利。他先是在母親朋友開的中餐館后廚幫忙,后來又在海灘給游客做紋身。雖然掙的不少,但他總覺得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勝豐發現意大利小城鎮集市上的服裝生意很火,他瞅準了時機加入,花了數萬歐元購得了攤位永久經營權,并在之后的幾年嘗到了甜頭。 憑借每天起早貪黑的勤奮,他的服裝生意逐漸做大,每年都有十幾萬歐元的收入。這期間,他又陸續買進賣出了幾個攤位,生意越來越好。 回憶起那些年的經歷,楊勝豐說:“還是比較苦的,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開著車去各個城鎮賣衣服,近的十幾公里,遠的則有五六十公里,即便是下雪天也要把攤擺出來。” 向服裝批發行業拓展 幾年后,楊勝豐覺得服裝零售生意難再有大突破。2007年,他決定由妻子繼續在各城鎮趕集,他和一名員工開始嘗試做服裝批發生意。 由于從小在父母經營的服裝作坊中耳濡目染,加上之前在集市賣衣服的經歷,楊勝豐的服裝批發生意也做得很順利。他說:“雖然我不會做,但看一眼就知道一件衣服是什么材料,這讓我少交了不少學費。” 楊勝豐的店面主要從事女裝批發,對服裝的流行和時尚感要求較高。據他介紹,普拉托有一個大型服裝加工園區,幾乎所有的工人、老板、設計師都來自中國,絕大多數原材料也從中國進口,園區每年能生產數億至10億件服裝,并能根據潮流動向迅速設計并批量生產出最新款的衣服。 有了生產園區的支撐與合作,楊勝豐店面的經營狀況一直不錯,但他并不滿足。2009年,他將門店搬到了帕多瓦一個規模更大的中國商貿城。一到旅游旺季,整個意大利海岸沿線的數千商家都會來商貿城進貨,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奧地利等地的客商也會前來選購。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楊勝豐逐漸摸索出了意大利服裝行業的特點,他總結道:1、2月份不能再進冬天的貨,長袖的衣服要盡量在一個月內賣完;呢子大衣一定要是意大利生產,而風衣由于工藝相對復雜則要從中國進口。 利用互聯網尋求突破 近兩年,意大利服裝行業出現疲軟之勢,楊勝豐的批發生意也不如從前。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他開始在更多領域拓展業務。 2018年,他和幾個生意伙伴共同打造了一個批發類電商平臺,目前雖盈利不多,但他們堅信,互聯網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將改變服裝批發市場的現狀。“看到中國電商平臺的發展態勢,我們也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如今,已是意大利威尼托華僑華人工商聯合會(以下簡稱工商聯合會)第一常務副會長的楊勝豐,除了要不斷迎接商業上的挑戰,還要負責工商聯合會的事務性工作。 據了解,工商聯合會旨在推動中意友好交流、推動兩國商貿和人員往來,不僅負責維護僑社和僑團會員的權益,還負責接待中國商界考察團的訪問。楊勝豐希望,工商聯合會未來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國企業在意大利投資出謀劃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