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在旅行者眼里,阿里是個夢中天堂,藍天、白云、雪山、湖泊在這片廣袤又純凈的土地上顯得秀麗而壯美。然而長期以來,阿里的醫療條件十分落后。 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乳腺專科醫生葛冠群,踏上了這片被他稱為“與那里最相似的地貌可能是火星”的土地,成為阿里地區人民醫院的一名援藏醫生。 在高原上吸著氧做手術 葛冠群所在的阿里地區人民醫院位于獅泉河鎮,與拉薩距離約1600公里。 今年3月,醫院來了一名特殊的小女孩。這名8歲女童患有先天中指、環指并指畸形——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粘連,葛冠群帶領同事為這名小患者進行了并指分離手術及指蹼成型術。 這是一臺長達7個多小時的精細手術,“患者年齡小,手術部位又是手指,需要醫生屏息進行非常精細的操作,一站就是7個小時。這里可是4500米的高原啊,確實太煎熬了。”葛冠群回憶說。手術室里的護士看葛冠群有了高原反應,趕緊將氧氣管插到了他的口罩里。“我這才感覺好了一些。這臺手術就這樣在患者吸著氧、醫生也吸著氧的場景下順利完成了。”葛冠群笑著說。 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原本無法接收類似這樣需要實施精密手術的患者,正是得益于像葛冠群這樣的援藏醫生的到來,這名8歲女童的手重獲新生。 一名年輕的海歸博士 援藏之前,37歲的葛冠群在堪稱“西北地區醫療中心”的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僅工作4年,便被選拔為醫院的“青年骨干”,并派往美國交流。 2016年1月,葛冠群作為訪問學者來到了美國休斯敦大學學習,期間還前往當時美國排名第一的腫瘤醫院MD Anderson進行臨床階段的學習。1年后,葛冠群結束訪學回到原單位繼續工作,醫院組織部的一個電話改變了他的生活——“西藏阿里地區需要一名外科醫生,綜合考慮后覺得你很合適,你考慮一下。” 一邊是正處于上升期的工作,一邊是祖國醫療落后地區對先進醫療的迫切需要。 葛冠群有過猶豫,但很快就打定主意,“我還是決定要去,那里確實需要我。”作為陜西省組團式醫療援藏隊第四批專家,葛冠群就這樣踏上了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氣溫0℃的阿里地區。 作為乳腺專科醫生,剛來的葛冠群滿腔熱血、斗志昂揚,卻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這里根本沒有乳腺科和前來治療乳腺疾病的患者。 他漸漸發現,這里并非沒有乳腺疾病患者,而是之前沒有乳腺疾病專科醫生,因此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了乳腺疾病,患了病也不會來醫院。于是,與院領導溝通后,葛冠群在阿里地區第一次開設了乳腺疾病的專科門診。 今年7月,援藏隊結束了在西藏的工作,醫生們返回原崗位繼續工作,但葛冠群選擇了留下,繼續主持開展“兩癌(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工作。“我們計劃針對阿里地區所有35歲到65歲的婦女進行免費兩癌篩查,這是我的人生理想,能夠主持參與這樣的工作,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葛冠群說。 跨越3000公里的問候 阿里地區地廣人稀,不少患者的住所距離醫院數百公里,來到醫院已是半夜。葛冠群與同事下鄉義診,也有大半時間花在了路上。 “有一次我們要去措勤縣義診,為了能晚上到達縣城,不得不在凌晨3時出發。很多縣鄉還沒有通公路,如果要在那里進行醫療服務,就必須背著藥箱徒步好幾個小時。”葛冠群回憶說。 還有一次,他去典角村義診,到達之后卻發現村里空無一人,后來才知道,當地老百姓都放牧去了。葛冠群只好追隨牧民的腳步,將診室搬到田野上、羊群中,為牧民送醫送藥。 然而,無論葛冠群和同事怎樣努力,每天最多只能為十幾戶這樣的牧民服務。如何才能進一步改變阿里百姓就醫難的現狀? 基于阿里云平臺,葛冠群和同事們在阿里地區搭建了一套遠程會診系統,以阿里地區人民醫院為中心,向下輻射7個縣的基層醫療機構,向上與其他省的大型醫療機構相聯系,從而實現對整個阿里地區的醫療支撐全覆蓋。 “你好,我是四川省人民醫院。” “你好,我是阿里地區人民醫院。” 今年8月30日,隨著這一聲跨越3000公里的問候,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遠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十幾天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援建的“智慧好醫院”項目也正式開始實施。“我們甚至希望未來可以與一些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將醫生開的藥品直接發放到患者手中,實現整個醫療診療過程的全閉合,更好地為阿里地區的老百姓服務。”葛冠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