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歐洲福建僑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和希臘福建商會執行會長的陳華美,1977年12月出生在福清市江陰鎮龍門村。因為家里不寬裕,他很早就輟學了。他在國內賣過蟶干,擺過水果攤,也賣過服裝,盡管很勤勞,可是沒掙到什么錢。2002年12月,他懷揣借來的500歐元去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打拼,從四處擺攤賣小商品起家,一步步發展成了一個成功的箱包批發商。 陳華美從龍門村走出來,前往希臘,是“魚躍龍門”,走向成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致富后不忘幫扶父老鄉親,積極凝聚鄉賢和華僑的力量,踴躍參加公益活動,帶動鄉親一同建設美麗鄉村。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華美說:“錢是永遠賺不完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希望依靠群體的力量能夠帶動家鄉發展,改變家鄉,讓家鄉的面貌變得更好。” 2019年4月9日,陳華美(右五)參加了在福州舉辦的歐洲福建僑團聯合總會換屆大會暨新當選班子就職典禮。受訪者供圖 負債闖希臘,飽嘗人間苦 回顧陳華美的創業歷程,起初可用“負債創業”來形容。初中輟學后,他跟著父母在江陰鎮上擺攤,賣些水產品干貨,積累做生意的經驗。之后,未滿20歲的他早早結婚了,老婆生了一對龍鳳胎,家人很高興,親朋好友來看望祝賀時,給了小孩1000多元的紅包。陳華美就靠著這些紅包,在江陰鎮上擺起了水果攤。 擺攤必然是辛苦的,陳華美每天凌晨一兩點就要去福清市漁溪鎮上進貨,晚上要忙到八九點才收工。就這樣起早貪黑地忙碌,第一個月他掙了1000多元,讓他倍感振奮,認為這是他創業掙到的“第一桶金”。然而第二個月他卻因為對水果經營缺乏經驗,批發來的水果大多是別人挑剩的,運回村里就爛了,損失不小。水果攤經營了三個月,鎮上有家服裝店要轉讓,經朋友介紹,陳華美把店盤了下來。“我手里其實沒錢,是以18%的年利息到處借才湊夠了盤店的錢。”陳華美那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是覺得開服裝店似乎比賣水果好賺錢。 在農村,成家蓋房是件大事。1999年,還在做服裝生意的陳華美花了30多萬元在老家龍門村蓋了一棟三層半的小別墅。別墅蓋好了,他也負債了十幾萬元,光靠服裝生意想要還清欠款,顯得遙遙無期。為了早日還清欠款,陳華美想到了出國打拼,他希望能像親戚朋友那樣,通過出國闖蕩改變自己的命運。2002年12月,他拿著借來的500歐元,前往了希臘塞薩洛尼基。 “去之前,感覺在國外生活就像天堂一樣。到了希臘才發現,原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陳華美說,他先用150歐元在塞薩洛尼基租了間房,然后用剩下的300多歐元從希臘當地華人開的小商品市場里進貨,用個大袋子裝上手電筒、剃須刀、兒童玩具等小商品,開始走街串巷,去希臘的流動市場擺攤售賣。因為住酒店一晚上要二三十歐元,陳華美經常是賣到哪里,晚上就沿街睡在哪里,又因為語言不通,他還得從最簡單的面包、礦泉水、洗手間等詞語開始一字一句學習。就這樣邊賣邊學,他過起了顛沛流離、露宿街頭的生活,可這并不是陳華美想要的。 在這期間,讓陳華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早上他在擺攤,突然有個希臘老婆婆拿了一個面包給他,他不假思索的接了過來,然后老婆婆又遞給他一瓶牛奶,他的腦袋這才“嗡”的一下反應過來,老婆婆把他當成了乞丐!雖然老婆婆的舉動是出于善意,但卻給了陳華美當頭一棒,他沒想到在外人看來自己居然混到如此地步,心里非常難受。他默默收了攤,回到住處,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吃了睡,睡了吃,昏昏沉沉地過了一個星期才緩過來。“那個時候,我在想到底是回中國還是在希臘繼續待著?后來我想明白了,既然來到希臘,就要混出個樣子,堅決不當逃兵。” 慢慢的,陳華美對希臘當地的情況開始熟悉起來。2005年,靠著省吃儉用攢下的錢,他在塞薩洛尼基開了3家服裝店,每年能賺二三十萬歐元。后來由于希臘遇到經濟危機,生意下滑厲害,他就把這3家店拋售了。2008年1月,陳華美回到了中國,他在國內待了8個多月,找尋新的生意機會,最終他找到了做箱包生意這條致富路。 陳華美在希臘開的箱包店一角。受訪者供圖 十年磨一劍,努力終開花 2008年10月,陳華美在希臘塞薩洛尼基唐人街找了家店做起了箱包生意。“總投資200多萬元人民幣,也是到處向朋友借錢才開起來的。”陳華美說,當時在歐洲做箱包生意的華人基本是浙江籍和福建籍商人,大老板們都是一整箱一整箱地進貨,他囊中羞澀,又是剛涉足這行,缺乏經驗,只能從小做起,第一次只買了二三十個箱包,準備慢慢賣。 “作為一名男士,起初我對女士背的包包這一塊不太懂,所以向市場交了不少‘學費’。”陳華美回憶說,經營箱包第一年,他虧了六七十萬元,壓力非常大。當時他很苦惱,又開始琢磨是把店關掉,還是在繼續經營下去,“后來我想通了,我不能在這里倒下。既然已經認定賣箱包突圍,我就要拼命去努力學習怎么經營箱包生意。我就開始經常去外面逛,多看多學,我相信只要自己有信心,我會成功的。”陳華美說。 知恥而后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陳華美決定向同行“拜師學藝”。因為同城同行存在競爭關系,別人不會傾囊相授,陳華美就不斷地去往希臘別的城市拜訪同行,求取真經。他與這些同行在接觸中,慢慢成了朋友,從他們身上學習了經營理念、箱包款式識別的辦法、看貨看料的技巧、銷售訣竅、店鋪打理竅門等。天道酬勤,日子久了,陳華美也領悟到了一些箱包經營的門道。“首先服務要跟進,讓客戶感到賓至如歸,放心購買;第二,要講誠信,做長久生意;第三,要薄利多銷,用產品質量來說話,來打開市場。”陳華美表示,隨著他對箱包經營的逐漸熟悉,箱包店生意開始好轉,到2010年,箱包店終于開始賺錢了。隨后,他擴大了店面,注冊了自己的箱包品牌,開始從廣東的廠家那里訂制箱包。 十年磨一劍,努力終開花。這10年多來,陳華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學習研究箱包經營上。什么樣的箱包用什么主料、輔料,用什么五金、拉頭,款式設計得怎樣,成本如何核算,市場需求怎樣,他都心中有數,生意逐漸得心應手起來。由于他店大,箱包品種多、款式好、質量好、價格實惠,目前陳華美的箱包批發生意已占據塞薩洛尼基60%左右的市場份額,生意還擴大到了塞浦路斯、保加利亞等國家。 除了做箱包生意,陳華美在希臘還開了一家服裝批發店和一家牛仔褲專營店,他和幾個兄弟姐妹一起合股經營,帶動家人一起脫貧致富。如今,陳華美在希臘的生意蒸蒸日上,以前吃過的苦都化成了甜。 熱心做公益,助人亦快樂 2016年1月,陳華美加入了希臘福建商會,并當選為希臘福建商會執行會長。“加入商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想幫助更多的人。我當時在希臘打拼吃過很多苦,走了不少彎路,知道自己一個人打拼多不容易。我希望能用我的經驗幫助更多同胞,讓他們少走我當時走過的彎路”。 陳華美告訴記者,目前在希臘的福建籍同胞有兩三千人,有的從事零售、餐飲、批發等行業,也有的在打工。陳華美告訴記者,如果有福建籍同胞到希臘,人生地不熟,需要幫助,只要向他咨詢開店技巧,他都會傾囊相授。“有的同胞假如語言不通,我們商會可以幫他找翻譯。資金方面我們可以借給他,貨可以在我們店里拿。一個人致富不算富,要讓大家一起過上好的日子才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8年4月9日,陳華美又加入了歐洲福建僑團聯合總會,成為執行主席;2018年11月,陳華美經中國駐希臘大使館選派,到清華大學參加2018港澳及海外僑領國情研修班,其間經北京市僑聯批準,加入了北京市僑聯青委會,當選為副秘書長。陳華美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是他踴躍參加公益活動、樂于助人的初心一直沒變。 在希臘,他時常發揮商會的力量,幫助有困難的僑民,探望敘利亞難民,積極組織募捐,努力幫助更多人。有一次,有個福清市江陰鎮的老鄉在希臘出了車禍,老婆又跟他離了婚,留下3個孩子,最大的不過10歲左右,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得知此事后,陳華美立刻號召商會成員積極向老鄉伸出援助之手,一方面積極捐款,讓老鄉更好地得到救治,脫離生命危險;另一方面,由商會出面聯系學校,讓他的小孩子免費入學就讀,讓這家人的生活重現希望。“同胞如果在希臘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找到我們商會,我們都會盡力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陳華美自豪地說。 除了僑胞,陳華美忘不了的還有生他養他的故土,他總想著要為家鄉發展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2018年,福清推進“黨建引領,鄉賢補位”工程,在全市492個村居成立了鄉賢促進會。2018年10月3日,江陰鎮龍門村成立鄉賢促進會,陳華美高票當選龍門村鄉賢促進會會長,成為福清市村級鄉賢促進會中的首個華商會長。成立之初,鄉賢促進會只籌集到了20多萬元的建設資金,想要搞好村里的各項公益事業,還存在不小的缺口,于是陳華美發動了同在異國他鄉創業的龍門籍鄉賢踴躍捐款。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在短短4個月內籌集了150萬元左右善款,用于建設農村幸福院、生命公園、修路燈等,很好地支持了村內各項事業建設。 今年9月9日,籌建已久的江陰鎮龍門村(南門)幸福院掛牌開放。該幸福院由當地政府和熱心公益事業的鄉賢共同出資建設和管理,設有閱覽室、棋牌室、網絡室、餐廳等,可為村里老人提供日間休息和休閑娛樂等綜合性照料服務。村里70歲以上老人每天僅需5元即可享受營養可口的午餐和晚餐,老人們聚在一起談心、看書、聊家常、吃飯,其樂融融,是當地政府和鄉賢會共同打造的“寬老人心、養老人身、解老人意、急老人想、報老人恩”的場所。那天,陳華美放下了手中的生意,專程回鄉參加了掛牌活動。在幸福院,村里老人們跟陳華美熱情地握手寒暄,看著老人們臉上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陳華美覺得自己為村里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這也更加激勵他要做好村里的每一件公益事。 9月9日下午,龍門村鄉賢會還在龍門小學還舉辦了尊師重教、金秋助學活動。在教師節前夕,鄉賢會為學校的每位老師準備了200元慰問金和一桶食用油,并為全校6個年級共3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發放了獎學金。陳華美、陳春輝、陳德雄等3位鄉賢資助了該活動,他們表示,尊師重教一向是龍門村的優良傳承,他們希望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做到拋磚引玉,讓更多愛心人士關心關注家鄉教育,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展添磚加瓦。那晚,看著村里剛修建好的路燈,陳華美和鄉賢們覺得它們不僅是照亮了家鄉的夜晚,還照暖了家鄉人民的心窩,倍感高興。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我希望能帶動更多鄉賢為家鄉建設和發展貢獻智慧,慷慨解囊,發揮鄉賢智力財力,回報桑梓,依靠群體的力量帶動家鄉發展,改變家鄉面貌,讓家鄉越變越好。”陳華美動情地告訴記者,“能為生我養我家鄉做點事情,我感到很幸福。我感覺自己還做得還遠遠不夠,我要再接再厲,造福自己的家鄉,帶動鄉親一同建設美麗鄉村。” 2019年10月1日,陳華美(左一)受邀作為海外僑胞國慶觀禮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圖為現場留影。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1日,陳華美受邀作為海外僑胞國慶觀禮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他倍感激動和自豪,也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回想起在天安門廣場親眼目睹的一幕幕令人心潮澎湃的場景,他依舊無法抑制激動與喜悅之情,他說:“七十年偉大歷程,七十年光輝詩篇!衷心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作為一名旅外華僑,我將盡我所能,為祖國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李智勇 蘭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