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帝汶華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的何敢云,人如其名,是個心直口快、堅強獨立、敢說敢闖的“女漢子”。出國之前,她飽嘗生活的艱辛,當過工人,賣過服裝,開過美容院,投資過酒店,吃了不少苦。為了讓兒子過上好日子,把兒子培養成才,2010年她勇闖世界上47個不發達國家之一——東帝汶。在那里,她開餐廳、建商場、搞店面出租、做酒店,建起了東帝汶唯一一家塑料袋生產工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她的兒子已考上世界名校新加坡國立大學,事業有成的她也成為東帝汶華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福建海外杰出女性聯誼會理事。何敢云這位巾幗不讓須眉的融籍女子,如一朵絢麗的玫瑰,鏗鏘綻放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如果真有秘訣,心懷感恩、勇往直前,就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訣。”2019年9月,在家鄉接受記者專訪時,何敢云如此坦言。 2013年7月15日,東帝汶華商聯合會開展賑災活動,援助東帝汶suai (蘇艾)省泥石流滑坡的災區人民。受訪者提供 摸爬滾打,找到風水寶地 最近,何敢云在東帝汶的投資又有大動作,她把東帝汶首都帝力的一個會展中心的地塊租了下來,計劃在此處建設一個大型兒童游樂場。“目前東帝汶還沒有一家像樣的兒童游樂場,但當地人對于孩子的培養,是舍得投資花錢的。項目建成后,這將是東帝汶第一家大型綜合兒童游樂場。”何敢云自豪地說。 何敢云祖籍福清市江鏡鎮前華村,她的曾祖母是新加坡歸僑,她從小就被福清人“融和向陽,搏拼天下”的精神熏陶。不過她去東帝汶創業是純屬偶然。當時,何敢云的小叔和生意伙伴想在東帝汶投資足浴城和餐廳,邀她一起入股,何敢云考慮后決定親赴東帝汶考察。有朋友得知她要去東帝汶,好心勸她說:“你也太勇敢了!你上網看看,東帝汶這個國家很窮很落后,還時不時有戰亂,世界上能賺錢的地方那么多,你跑去那個地方干嘛?”“哈哈,越危險的地方我越想去,不然對不起我的名字。”何敢云笑著回答。 2010年12月,當飛機在東帝汶首都帝力機場降落時,何敢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看著周圍的建筑,她還以為“這里是山區吧”,誰知道這就已經是東帝汶首都帝力了。從機場到市中心只有10分鐘左右車程,一路上隨處可見的是僅一層高的破破爛爛鐵皮房,當地人不少人穿著舊衣服,好多孩子光著腳丫在街上玩耍……在大多數人眼中,這里就是一個貧窮落后之地,消費乏力,毫無商機可言,但何敢云卻認為這里是百廢待興,商機無限。她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鏗鏘玫瑰落地在了東帝汶,而“后來我就深深喜歡上了東帝汶”。 創業之初,無疑是艱辛的。何敢云、她的小叔以及其他生意伙伴前后忙了4個多月,餐廳才終于開業。為經營好餐廳,何敢云可謂嘔心瀝血,每天勞作到半夜,3個月瘦了5公斤,從食材采購到餐廳管理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菜品也保持了“家鄉味”。 東帝汶地方不大,市場上好的食材也不多,因此經營者精準挑選的眼光就顯得尤為重要。新鮮的石斑魚剛一到岸,何敢云的餐廳就會去把它買光了,因此別家餐廳吃不到的海鮮,在何敢云的餐廳卻能吃到,漸漸地餐廳人氣漸旺,在東帝汶的福建籍老鄉、華僑華人、中資企業員工都會來吃飯,盈利喜人。但可惜,因為與餐廳股東在經營理念和方向上產生了分歧,何敢云很快就選擇了退出。她退出時,足浴城也還沒開業。 從餐廳退出后,何敢云又押上全部家當在餐廳隔壁租了塊4000多平方米的空地。這塊地位于東帝汶首都帝力的三條主干道之一的一條主干道邊上,周圍交通非常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當時這塊地皮的主人急著用錢,跟她約定每年租金1.5萬美元,先一次性交齊5年的租金,之后再每年交一次租金,共簽訂了30年的租期。“目前我租的這塊地算是東帝汶最便宜的了,在當時也算是一種膽量。”何敢云說,雖然她一口氣交了7.5萬美元,幾乎掏光了當時她身上所有的錢,但她覺得非常劃算,因為這塊土地之后的增值部分都歸她所有,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這塊地是何敢云生意發跡的風水寶地。從此,鏗鏘玫瑰綻放在了東帝汶。
2016年12月23日,何敢云和她的東帝汶旺角商城員工合影。受訪者提供 心懷感恩,人生轉角處處遇貴人 2012年,東帝汶舉行大選,時局不穩,何敢云把租地手續辦好,打完地基后,就回國了。2013年,她重回東帝汶開始蓋倉庫,倉庫面積1700平方米,耗費了200多萬元人民幣。“說來也挺神奇的,倉庫剛蓋完時手里又沒錢了,天天想著如何籌錢。突然來了3個福清籍老鄉要談合作,說他們愿意預付29萬美元租倉庫做建材生意。”何敢云說,這簡直是天降“貴人”,在她手頭拮據的時候,突然給了她一筆流動資金,是真正的“及時雨”。 再后來,何敢云又在這塊地皮上蓋了兩層的店面,取名旺角商城。在東帝汶蓋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同一個螺絲如果在中國買只要人民幣0.1元,而在東帝汶買就要人民幣1元,因此商城所需的很多建材都是從國內整體買好運過去的。對于蓋樓,何敢云是個門外漢,于是在購買建筑材料時,她就用了最保險的辦法,比如鋼結構之類的,就買粗一些、質量好一點的那種。就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她蓋的商城變得更加牢固,商家租得也放心,又由于地處黃金地段,店鋪非常搶手,甚至供不應求,何敢云成了一個有著穩定收益的“包租婆”。 倉庫租出去兩年后,3位福清籍老鄉又想要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做生意,決定從東帝汶撤資,主動提出把倉庫低價回賣給何敢云。事后,3位老鄉與何敢云開玩笑說:“有緣啊,都是福清人。我們等于幫你墊錢墊了兩年,把建材城建好,等這邊市場升值了,再低價賣給你。”何敢云笑著回憶這段往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能是我上輩子做了很多好事吧,他們是這輩子過來幫我的。真的很神奇,到現在我跟他們還是好朋友”。 何敢云在東帝汶的另一個生意是生產塑料袋,也同樣是有“貴人”相助。一個在東帝汶的福清老鄉因為自己辦的小型塑料廠生意不見起色,就通過朋友主動找到何敢云,想讓何敢云收購其公司股份。何敢云覺得商機不錯,2016年就把老鄉的公司買了下來,還購買了新設備、招聘了新員工、擴大了公司生產規模,成立了東帝汶便利塑料有限公司,與姐姐和姐夫一起合股經營。這是東帝汶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塑料袋生產廠。“塑料袋生產出來,由于需求廣泛,很快在東帝汶的超市和便利店等場所打開銷路,目前已占據當地70%左右的市場份額。”何敢云告訴記者,她打算以此為基礎再生產一些其他塑料生活用品,進一步開拓市場空間。 何敢云旺角商城的2樓,原來是租給一個珠海商人做酒店生意,商人花了大筆錢裝修,可不到一年就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今年3月,這位商人留下了這個爛攤子,不告而別,何敢云只得硬著頭皮接手做起了酒店生意。好在何敢云出國前就接觸過酒店管理,因而這個爛攤子沒有難倒她,經過半年的用心經營,現如今酒店也已經步入正軌,運營情況良好。“這又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大家開玩笑說是天上掉餡餅給我,讓我白賺了一筆錢。” “說真的,我人生也算幸運,遇到困境時,可謂處處遇‘貴人’。東幫一下,西幫一下,我才有今天這個樣子。”對面如今所擁有的一切,何敢云心懷感激,除了感恩那些在生意上幫助過自己的人,她還特別感激她人生遇到的最大“貴人”,就是她的義父和義母。 1972年出生的何敢云,在家中排行第四,母親生她時難產,差點丟了性命。因為父母都是閩劇演員,常年不在家,何敢云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成長的。七八歲時,何敢云看奶奶做飯覺得很有意思,就向奶奶拜師學藝,從奶奶身上學得了一手好廚藝。 24歲時,她經歷了一場失敗的婚姻,離婚后,她獨自帶著8月大的兒子到福州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租到了現在的義父和義母家,那時何敢云在福州推銷服裝一個月工資才750元,扣除房租每月250元,她把剩下的錢也都交給了二老,請他們幫她照看孩子,漸漸地他們感情越發深厚,變得親如一家。后來,她干脆認二老為義父、義母。 “1998年,我去新加坡打工,孩子就放在我義父義母家里,他們幫我帶,3年后,我才從新加坡回來。我做生意周轉不開,有時急需資金,無論是1萬還是10萬、100萬,他們總是慷慨解囊,從來沒講過一個‘不’字。”何敢云說,義父義母一家,是她遇到的天底下最好的一家人。2013年,何敢云義父義母住的小區拆遷,二老拿到了拆遷補償款900多萬元,他們給了何敢云300萬元,讓她擴大生意規模……談起二老,何敢云動容地說:“他們非常疼愛我,他們讓我學會感恩待人,是我永遠堅強的后盾。我能夠有今天的成就,與他們息息相關”。 2017年,何敢云邀請二老一家去巴厘島游玩,還去東帝汶參觀了她在當地的投資項目。那天晚上,何敢云動情地為二老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她看到了義父義母的眼中閃動著淚花。她相信自己一定讓二老感到了驕傲和自豪,他們疼愛的女兒已經如一朵美麗的玫瑰般,如此鏗鏘地綻放在了異國他鄉。 2019年1月23日,何敢云參加中國駐東帝汶使館春節招待會。受訪者提供 愛國愛鄉,助力中國、東帝汶交流合作 據何敢云介紹,東帝汶于2002年5月20日正式建國,截至2017年,總人口有131萬多人,其中華人華僑有1萬多人,福清籍鄉親3000人左右。東帝汶華商聯合會成立于2012年12月6日,目前有會員近400名,投資領域涵蓋建材行業、文化娛樂行業、餐飲業、加油站等。商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維護僑界團結和保護僑胞合法權益,積極幫助華僑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為促進中國和東帝汶經貿往來和雙邊友好作出了貢獻。 何敢云做得一手好菜。在東帝汶,遇到節假日、周末等,很多華人華僑都喜歡去何敢云的旺角商城聚餐,舉辦燒烤餐會和派對活動,吃她炒的菜。大家歡聚一堂,交流交心,其樂融融。作為東帝汶華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鄉親在這里遇到了什么困難或解決不了的難事,她總是熱心地報告商會會長并組織磋商解決,群策群力,發揮商會的力量扶危濟難,做到雪中送炭。 2015年,有個平潭籍老鄉大半夜在修理電線電路時,不慎失足摔成腦淤血,生病垂危。由于東帝汶醫療條件比較差,需要到附近的巴厘島緊急救治。當地機場規定,個人要能正常行走到飛機上,才能乘坐正常航班,因此老鄉只能包機前往巴厘島,這需要一大筆費用。其親屬為此東拼西湊,卻還差了10多萬元才夠包機費,但醫生說,需要當天或最遲次日就飛到巴厘島醫院,否則老鄉將有生命危險。何敢云得知情況后,跟商會主要成員商量,決定幫這個福建平潭籍老鄉先墊付11.3萬元。也正因為這樣,這位老鄉最終因搶救及時,轉危為安,保住了性命。 “眾人拾柴火焰高。商會就是一些有公益心的人站在一起,緊急的時候發揮團體的力量,互相幫助,共渡難關。”何敢云常熱心地邀約在東帝汶經商的華人華僑入會,希望大家報團取暖,互幫互助,攜手前進。因為在東帝汶她曾遭遇過一次入室持刀搶劫,歹徒把冰涼的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雖然最后歹徒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一百多美元之后,翻墻逃之夭夭。但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何敢云,從此更了解了獨在異鄉的無助與無奈,也更加堅定了要團結才有力量。 常年在東帝汶打拼,何敢云不僅會說英語,也會講一些當地的語言德頓語,還交了不少東帝汶當地的朋友。她告訴記者,中國和東帝汶友誼源遠流長,情誼深厚,世界上關于“帝汶”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1225年中國南宋的史籍。早在14世紀,中國人就遠渡重洋來到東帝汶,16世紀時已有中國人在此定居。20世紀70年代,東帝汶華僑華人總數曾達25000多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東帝汶在經濟極其困難情況下,依舊向中國提供了一筆50萬美元的捐款,而這也是東帝汶獨立后首次向外國政府提供捐贈,體現了東帝汶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在何敢云眼中,東帝汶是待開發的寶地。這里的石油、天然氣、海洋漁業、金和錳等礦藏資源豐富,咖啡、橡膠、椰子等農作物品質優良,國內多山、湖、泉和海灘,發展旅游業也具有一定潛力。何敢云告訴記者,她在東帝汶還創辦了一家旅行社,雖然目前以賣機票為主,可她計劃與國內機構合作開發浮潛項目等,把東帝汶豐富的旅游資源介紹到國內,促進東帝汶的旅游開發和發展。她同時計劃把東帝汶的優勢漁業和農業資源介紹給國內企業,特別是家鄉的實力企業,讓兩國企業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資源開發。此外她還將發揮東帝汶華商聯合會的力量,擬在東帝汶重建華文學校,促進中國和東帝汶的人文交流。 “身在異國他鄉打拼,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后盾,在萬里之外給予我們信心和力量,支持著我們勇敢向前走。”何敢云說,她能有今天這點微不足道的成就,要感恩強大祖國,感恩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今后,她希望能把東帝汶更好地介紹給中國,讓更多中國人了解東帝汶,到東帝汶創業和發展。她也希望能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中國和東帝汶的友好交流合作添磚加瓦,再譜新篇。 未來可期,理想可敬,祝愿僑鄉福清的鏗鏘玫瑰在東帝汶持續綻放!
(李智勇 蘭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