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主辦的第一屆“絲路舞蹈節”開幕。舞臺上,無論是挺拔優雅的芭蕾、自由隨性的現代舞,還是奔放熱烈的民間舞、內斂柔軟的古典舞,都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是一次打破舞蹈界限與文化界限的有趣試驗。這一試驗的發起者正是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院長、旅英舞蹈家周航宇。 “吃虧”的高個子舞者 周航宇選擇以舞蹈為業最先是因為興趣。12歲那年,周航宇成功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開始了專業舞蹈學習。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的日子十分辛苦。她說:“那時,每天早上六點起來跑步、練早功,中間吃口飯,八點正式上課,一直到晚上五點半,時間很緊張。” 周航宇沒有叫苦。不過,她也有煩惱:180cm的身高。“我從小就比同齡人高,15歲就170cm了。” 身高讓她成為舞蹈隊里最“不合群”的那個人。“那時,只要是集體舞,我的身高就是一個大問題。集體舞要求整齊,老師就會在人員安排上很糾結。” 周航宇明白,她有兩種選擇:要么拼命練習成為領舞,要么接受被淘汰的命運。為了能參加演出,周航宇拼命訓練,每天晚上都延長練晚功的時間。這段經歷讓周航宇收獲了超出一般人的自律和韌勁,為她今后的舞蹈生涯打下基礎。 赴英留學迎接挑戰 “我的經歷比較波折。畢業了工作,工作了再讀書,反反復復。”周航宇笑著說。 從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后,她先后在二炮文工團、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學習過,之后奔赴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周航宇承認,自己波折的經歷和骨子里的“不安分”有很大關系。不愿原地踏步,而是希望得到一種充實感。“有了那種充實感,再怎么辛苦都不怕。” 初到英國時,有限的英語水平、完全陌生的社會環境以及純理論的課程內容都讓周航宇措手不及,倍感吃力。周航宇說,自己前半年都沒有出過學校,一直在學校圖書館里學習。 經過努力,周航宇最終走出那段痛苦與混亂的時光,逐漸適應了在英國的學習生活。 為推廣中國舞而努力 周航宇創辦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的想法始于碩士畢業后的找工作經歷。她說:“我發現,在倫敦,教芭蕾、現代舞的老師很多,但幾乎沒有教中國古典舞的老師。” 2017年5月,周航宇在倫敦注冊了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以舞蹈教學為主。為了保證教學的專業性,課程涉及古典舞基本功、身韻課、劇目課,完全按照北京舞蹈學院的教學大綱展開,具體課程內容則由周航宇和其他幾位老師共同編寫。 周航宇說,在運營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需要自己不斷摸索,邊走邊學。不僅要學習如何管理學員,還要學會如何管理團隊。 目前,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的舞蹈班學員以在英華人為主,還希望能吸引當地的英國人或其他國家的歐洲人。除此以外,周航宇還在倫敦當地的社區工作坊推廣中國舞。 作為慣例,英中表演藝術舞蹈學院每年都有學員匯報演出。學員會邀請朋友前來觀看。今年,周航宇決定,匯報演出面向全社會,還增加了以體驗課為形式的工作坊。于是,第一屆“絲路舞蹈節”就這樣誕生了。 周航宇還不滿足:“明年,我希望可以邀請到其他學校的舞蹈社一起參加。推廣中國舞,光靠我們學校當然不夠,需要動員周圍人一起來。我希望,中國舞蹈藝術能在英國更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