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悉尼2月28日電 (記者 陶社蘭)正在悉尼卡蘇拉動力藝術中心舉行的《龍脈》當代藝術展覽,5位中國的藝術家和5位旅澳華裔藝術家,用各自獨具特色的作品,詮釋中國民俗文化。 展覽邀請到關偉、蒼鑫、顧小平、楊熹發、姜哲、楊勁松、張晉、金沙、富中清Amy和Palla jeroff(帕拉)等10位中國和澳大利亞華裔藝術家組成強大陣容。這場展覽不僅交織著宗教巫術、神話、民間藝術、民俗文化和文人精神五大元素的“純粹”,也彰顯著中國民俗文化在澳大利亞的當代表達。從結合了古老中國神話意象與東方幽默的象征性符號,到汲取自中國北方游牧部落和原始宗教的神秘圖像;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由“荷”至“和”的當代詮釋,到以西方材料對東方審美意趣的探索;從對少數民族古老信仰的轉化與激活,到對民間工匠精神的思考與追尋,藝術家們在繼承與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亦完成了藝術當代性的轉化,與世界對話。 《龍脈》展由中國當代藝術家關偉和蒼鑫共同擔任策展人。 中新社記者在參觀展覽時,與關偉和富中清不期而遇。關偉是澳大利亞當代最重要的華裔藝術家之一,曾參與了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移居澳大利亞后,他開始在藝術實踐中融合澳大利亞和中國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探索不同文明的環境和多樣化的潛力。他作為獨立藝術家和澳大利亞藝術家代表,多次出現在亞太三年展和上海雙年展等重要國際展覽會上。 富中清曾畢業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系,1989年移居澳大利亞后,在從事藝術設計工作的同時,還創作了大量油畫、裝置藝術作品等,并致力于促進中澳藝術界的交流。這次她參展的《龍脊》和《宇宙方程》,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展現出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意境。 比如《龍脊》,由6本透明的中國線裝古書組成,5本書里有“龍”字的分散筆畫,象征著龍的脊骨,合起來就是一條龍。每本書里面展示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每個變化都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最后一本“書”中的“?”號,意在提示當今網絡化時代,中國的書法如何發展。 富中清告訴記者,《宇宙方程》這個裝置藝術作品的靈感來自于中國的圍棋。黑白兩色的棋子表示陰陽也代表星星,棋盤代表星空,棋盤上的9顆星,最中間的是太極。其他8顆星代表八卦,也用來代表宇宙。圍棋看似一種競技游戲,其實是一種爭之道,卻無時無刻不在追求一種平衡與和諧,形式上是一種動態的和諧。 讓人贊嘆的是,富中清使用黑白紐扣象征星棋。鏡子象征棋盤,讓星空中的“星棋”反射在地上的鏡面里,包括觀看者的形象,讓人思考在宇宙中該走哪步棋,才能為自然界所接納,要合乎自然的規律,而立足于天地間。 為了做這個作品,富中清花了近1年的時間,黑白紐扣用了近2000顆。 卡蘇拉動力藝術中心總監克雷格·多納爾斯基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該藝術中心第一次舉辦這樣大型的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展覽,這些作品都是高質量的,具有當代性,又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他希望通過藝術交流的形式,拉近兩國的關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