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也在保護著當地人”
——專訪澳大利亞媒體人、亞太新聞網創建者馬庫斯·魯本斯坦
人民網堪培拉4月23日電(記者 陳效衛) “亞太新聞網15%讀者來自中國。過去幾周,我無數次地被中國讀者詢問:新冠肺炎疫情下,一些澳大利亞人為何置社交距離于不顧?”亞太新聞網創建者馬庫斯?魯本斯坦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但令人慰藉和值得感謝的是,占澳總人口4.8%的120萬華人能嚴格遵守這一規定,他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在保護著成千上萬的當地人。” “你這是不想讓我救你的命!” 與世界許多國家一樣,澳大利亞新冠疫情也在不斷惡化。3月1日確診病例只有25例,4周時間猛增至4000多例。聯邦首席醫療官凱利發布的預測報告稱,澳疫情到9月份或可得到控制,其間將有500萬至1500萬人感染,5萬至15萬人死亡。為此,澳政府3月20日宣布“封國”,此后陸續宣布了禁止公民出境旅行、加強社交距離限制等規定,包括公共場所聚會上限從500人降至100人,到29日又降至2人(家人例外);室外人與人之間最低保持1.5米,室內每人至少4平方米等等。 在魯本斯坦看來,數十年未遭受重大瘟疫的澳大利亞人,在防疫上有些麻木不仁。澳大利亞孤懸于南太平洋,物產豐饒,各種肉類自給自足,其他大陸的瘟疫很難擴散至此;即使北半球冬季的瘟疫傳到這里,適逢南半球的夏季,病毒也不容易存活。澳大利亞醫學實力雄厚,榮獲6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防疫上有相對成熟的機制和措施。因此,對于諸如“社交距離”等繁文縟節,澳大利亞人頗有些不屑一顧,這在疫情最嚴重的悉尼市尤為明顯。“封國”后的第一天,數千人蜂擁至悉尼著名的邦迪海灘,嚴重違反了當時“禁止500人以上非必要性戶外聚會”的規定。為控制新冠病毒擴散,澳政府不得不將該海灘關閉。此前,悉尼南部小鎮的一場婚禮導致35人感染。近日,悉尼幾十個叛逆的年輕人竟然在家里開起了“新冠病毒派對”,20人因此中招。至于其他各種違規的大小聚會,更是無法統計。有鑒于此,悉尼所在的維州首席衛生官薩頓發出了嚴厲警告:如果民眾繼續公然無視保持1.5米社交距離的規定,在未來兩三周內澳大利亞感染人數可能飚升至10萬,死亡數千人。悉尼醫生馬達利爾在撰文呼吁“為他人著想”的同時,對那些違規者更是無奈地感嘆:“你這是不想讓我救你的命!” “守規矩”文化流淌在華人血液里 魯本斯坦高興地告訴記者,在很多澳大利亞人對社交距離規定置若罔聞時,120萬華人卻非常認真。事實上,自2020年1月底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之初,華人就開啟了嚴格的防疫征程。從中國返澳的華人主動自我隔離,在澳華人及時關閉了餐館等,平時深居簡出,只有買必需品時才出去“冒險”一次。不同地區的華人圈每天都在發布消息,提醒注意事項和防控措施,讓澳聯邦和州政府省了心。華人還堅持戴口罩,盡管這一文化沖突導致了其曾被誤解、受委屈甚至被毆打。華人在為中國和所在國捐款捐物的同時,更是力避參加大型活動,特別注重遵守社交距離。魯本斯坦坦言,悉尼海灘的熱鬧場面和超市搶購廁紙的瘋狂畫面中,從未見到華人的面孔。目前,在4000多確診病例中,華人的比例也是小之又小。他們在實現“自保”的同時,也保護了其他澳大利亞人。 在“移民國家”澳大利亞乃至世界各地,為何華人能嚴格遵守規定?“這最主要是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所致。”魯本斯坦給出了答案。早在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每個人都應懷著更大的善意去行動”就成為人生準則,“守規律己”已沉淀到中國文化中。即使澳大利亞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移民,血液里流淌的仍然是這種堅守的傳統。”魯本斯坦認為,華人也間接地吸取了中國2003年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防控的經驗教訓,做到令行禁止,不被同一塊石頭兩次絆倒。“老老實實待在家中,就是對國家的最大貢獻。”1000多萬人的大都會武漢一夜間實現了封城,且歷時2個多月,就是中華“守規矩”文化的有力佐證。“中國感染率低于0.01%,而西方國家可能高達60%。”在澳華人自然會延伸中國同胞的成功做法。 澳聯邦衛生部數據表明,完全無視社交距離,一個攜帶病毒的人30天內可感染406人。魯本斯坦強調,這不是假設,意大利、美國、西班牙的數字已證明了這一點。而嚴格遵守社交距離,既可防止己傳人,又也避免人傳己,可謂一石二鳥。從這個意義上說,“澳籍華人的守規律己不僅使自身安然無恙,也有效地保護了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人。”魯本斯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