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奮戰在“新冠肺炎診療中心”的加拿大華人醫生 作者 吳侃 “兒子,醫院防護用品這么缺,你又是骨科醫生,可不可以不要去上班了?”3月的某天,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大學中心醫院(CHUM)的華人醫生王智,收到一條來自媽媽的短信。 王智回復道:“媽,我報名去醫院的新冠肺炎診療中心了,醫生需要與疾病戰斗,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當醫生的初衷……” 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加拿大加速蔓延,蒙特利爾大學中心醫院成立了“COVID unit”(新冠肺炎診療中心),向全院招募醫護志愿者,王智毫不猶豫報了名。 “報名‘上前線’的人很少,大多數醫護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選擇不去。”王智告訴記者,“每個人都很害怕,已經有醫護被感染的案例,我們每天都被提醒這個未知的病毒有多可怕,但我還是決定報名。” 作為脊椎與創傷專科醫生和臨床研究員,王智對肺科不夠了解。為學習專業知識,他參加了超過100小時的課程,并與肺科專家們一起接受培訓,學習如何治療新冠肺炎病人。后來,他被調往HOTEL DIU醫院的新冠肺炎診療中心,擔任主治醫生。 王智被編入一支由5名醫生組成的小分隊,除他之外,還有一名麻醉師、一名內科醫生、一名老年科醫生和一名理療師。小分隊要負責100-150張床位,基本都是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一個班次12小時,工作時間從早8點到晚8點,夜間也需要保持電話通暢。 王智介紹,新冠病毒對老年人的影響更大,一些重癥的高齡病患戰勝病毒活下來了,卻變得虛弱、脫水和營養不良,醫護要通過營養和醫療方面的支持,讓老人們能重新站起來。 “說我們不累、不怕那是在說謊,但大部分患者在治療下逐漸康復,這讓我們獲得繼續下去的力量。”王智說,每當看到康復者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出醫院,那是最高興的時刻。 在新冠肺炎診療中心,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發生。“有個患者的兒子開了一間飯店,周五他會開著卡車過來,帶來一車好吃的,送給我們醫護人員,感謝我們對他父親的照顧。” 新冠肺炎患者的家人不能來醫院探望,王智和同事就給患者們買了一部手機,讓他們能與家人視頻通話。“患者們臉上的笑容變多了,笑容是最好的藥,也讓病房的氣氛變得明亮。” 按規定,每個醫療隊要連續工作7天,然后由另一小隊接手輪值。王智5月24日結束在HOTEL DIU的工作后,又被抽調回蒙特利爾大學中心醫院應對緊急情況。 王智在一線戰疫,他的家人一直是背后強大的后盾。“我的妻子是一名眼科醫生,她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讓我沒有后顧之憂;我7歲的女兒畫了許多畫,我把它們貼在病房的墻上,時刻給我鼓勵。” “我的父母都是艱辛創業的華人一代移民,他們無私善良、吃苦耐勞,對我去一線的決定,他們予以了理解和支持;我弟弟是一名航空工程師,心靈手巧的他制作了幾百個防護面罩捐給醫院。”王智說。 隨著加拿大的疫情緩和,蒙特利爾大學中心醫院的新冠肺炎診療中心本周關閉了,王智將重返骨科醫生崗位。“多年后,當我回首這段經歷,相信我會為自己曾與新冠病毒勇敢斗爭而自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