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入基因的味覺之“根” 馬來西亞華裔青少年畫出濃郁福州味
東南網(wǎng)6月30訊(本網(wǎng)記者 余雪林)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閩菜,起源于福州,可以說福州最不缺的便是美食。佛跳墻、肉燕、魚丸、芋泥、荔枝肉……這些美食之味刻在了福州人的基因里。近日,馬來西亞華裔青少年在第三屆海外華裔中小學(xué)生“印象·福州”書畫、攝影、征文、華語演講大賽(下簡稱“印象·福州”大賽)中,將骨子里帶著的福州味畫了出來。 繪畫作品《福州線面》 在福州,線面廣受民眾喜愛,節(jié)慶時刻,餐桌上總少不了它的身影。繪畫作品《福州線面》的作者嚴(yán)寶佳說:“對我來說,線面有著非常深的意義。每當(dāng)我生日時,外婆總會煮一碗線面給我吃,外婆煮的線面雖然普通又簡單,但是里面卻蘊含著外婆對我的愛,是獨有而難忘的味道。” 繪畫作品《未完成的心愿》 陳業(yè)增在繪畫作品《未完成的心愿》中畫了福州光餅,他說:“我對福州光餅有個小遺憾,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到一家福州光餅店,想讓我嘗嘗正宗的福州光餅,可惜的是餅店沒有開門。所以我想用這幅畫表達(dá)我對光餅的渴望,希望可以早日吃到美味的福州光餅。” 繪畫作品《佛跳墻》 “第一次遇見佛跳墻是在福州,在2018年的假期,當(dāng)時我有幸參加了‘尋根之旅’冬令營。我們跟著領(lǐng)隊在一間有著百年歷史的小菜館里繞桌就席,桌上擺了一道佛跳墻,在做工精致的壇子里,鮮美清透的湯頭中有著各種新鮮的食材,那味道真的是讓人永生難忘啊!”繪畫作品《佛跳墻》的作者蔡慶文說道。 繪畫作品《福州難忘的味道》 余佳家在繪畫作品《福州難忘的味道》中畫了魚丸、肉燕、鍋邊糊等美食,她說:“我最喜歡福州魚丸,一說到魚丸,我的口水就稀里嘩啦往下流。魚丸是用新鮮的魚肉和地瓜粉做的,看上去像白色的乒乓球,一口咬下去,整個油汁涌入嘴里,味道十分鮮美。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要回去吃那讓我念念不忘的福州魚丸。” “印象·福州”大賽由福州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福州晚報主辦,福州市海外聯(lián)誼會、各縣(市)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等協(xié)辦,福建日報社東南網(wǎng)海外部承辦。目前,“印象·福州”大賽正火熱征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