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州對華特使:送王船共同“申遺”加深馬中兩國文化交流-中新網 中新社馬六甲12月18日電 (記者 陳悅)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于北京時間17日晚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馬六甲州對中國事務特使顏天祿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共同“申遺”堪稱一大創舉,有助于進一步加深馬中兩國文化交流。 馬來西亞勇全殿是馬來西亞送王船的保護傳承單位,保存了馬來西亞送王船完整資料。身為勇全殿名譽顧問的顏天祿告訴記者,送王船民俗在馬來西亞已有數百年歷史,華人先輩早前從中國遷居南洋時將這項民俗帶到馬來西亞,并在當地傳播傳承,成為閩籍華人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 “如今的送王船已不僅僅滿載海外華人鄉愁,也是國際民間交流紐帶,成為馬中兩國寶貴的文化資源。”顏天祿說。 據介紹,馬六甲的送王船和中國廈門的“閩臺送王船”分別在2012年和2011年入選各自國家的文化遺產,且馬六甲和廈門等地送王船文化交流十分熱絡。近年來,勇全殿十余次赴中國交流,參加廈漳等地的送王船儀式,并和漳州進發宮結為兄弟宮廟。馬中雙方在交流中建立了深情厚誼,也相互推動了送王船的傳承、傳播與發展。 顏天祿說,近年來,馬中兩地政府及民間組織都積極推動送王船“申遺”工作,舉辦送王船活動、搭建學術研討平臺及聯合進行“申遺”,終于令這一項創舉如愿實現。 隨著送王船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顏天祿表示,送王船顯示了馬中兩國深厚的文化淵源,也為進一步推動雙邊民間文化交流打下堅實基礎,為“民心相通”持續發展聚集力量。馬六甲未來將與中國特別是廈門市開展更多文化交流項目,深化雙邊友好合作關系,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發揚以及保護這項民俗資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