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28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地方志中心28日舉行《香港志》首冊出版記者會暨上架儀式,這標志著香港擁有了有史以來第一部以香港冠名的地方志。 《香港志》記述了香港7000年的歷史變遷,上至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回歸祖國20周年。整部書將設10個部類,涵蓋自然、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范疇,約2500萬字,共42冊分階段出版,預計2027年全部完成。 首冊《總述 大事記》是整部《香港志》的開篇,分為5個單元,記錄7000年間從自然到社會、歷史到現狀的6000多件大事。該冊將自2021年1月4日起在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轄下書店公開發售,香港地方志中心網站的電子書也可供巿民免費閱覽。 在28日舉行的線上記者會中,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會主席董建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謝伏瞻以視頻致辭的方式,表達了對《香港志》的祝福及期望。 董建華表示,《香港志》記載的是香港人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動人故事,體現了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脈;還展現了香港學者存真求實、嚴謹細致的學術精神,以及香港各界踴躍參與、眾志成城的民間力量。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志》可以讓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更加了解香港與國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編修團隊中許多年輕研究員通過參與修志工作進一步認識國家,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感和自豪感。 據編審委員會首席召集人李焯芬介紹,香港地方志中心制定了嚴格審閱流程,所有內容都必須經過“搜、撰、編、統、審、核、定”七項程序,再通過責任編輯內審、專家外審認證審閱,再交由編審委員會批核定稿,并呈請理事會通過,付梓出版。 為配合《總述 大事記》出版,香港地方志中心將組織講座、巡回展覽等活動,并利用中心網站及社交媒體,以富有趣味的故事和文章,推動社會大眾正確認識香港歷史。 香港地方志中心由團結香港基金于2019年8月成立,以“團結牽頭、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學者編纂”的民間修志方式,于同年9月啟動《香港志》編修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