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1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近日,記者從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從2018年7月至今,全市累計投入資金45.48億元,清退及升級改造漁排140.2萬口、貝藻類54.15萬畝,清理海漂垃圾10.6萬噸、泡沫浮球538萬個,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成為全國水產養殖高質量綠色發展典型。 寧德海域面積4.45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046公里,均占全省1/3左右。在這片海域上,約60萬人從事海上養殖、捕撈和銷售。由于長期以來海上養殖盲目擴張、惡性膨脹、急劇擠壓,“超規劃養殖問題普遍”被列為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內容。為此,寧德市將全市海域劃分為禁養區、養殖區和限養區,有效解決了“哪里可以養、養什么、養多少、怎么養”的問題。海上,實現了256萬畝禁養區內的養殖設施全部清退;陸上,通過開展聯合執法、全面摸排,依法查封關停62家非環保海上養殖設施生產企業,并24小時從嚴查控外地流入的非環保養殖設施,實現了本地生產完全禁止、外地流入屬地管控、新增下水有效杜絕。 寧德市聚焦“規范養”,積極推動打造萬畝連片示范區,通過示范引領、分片推進,全市已形成10個萬畝連片示范區。同時,積極推廣深水大網箱養殖、“海上田園”綜合體、“漁業+”等模式,推動旅游、娛樂與生態漁業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的路子。突出“長效管”,按照沿海縣、鄉、村三級海域界線,劃定海上管控責任網格,確定網格長和網格員,并通過在沿海鄉鎮(街道)聘用信息員,設立市、縣兩級海上違規養殖舉報中心等方式,實現監督多元化、零死角、無盲區。同時,以縣為單位、以衛星影像圖為基礎、以調查登記的養殖信息為內容,建立海上養殖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養殖屬性及空間信息“一張圖”管理,進一步提升管控水平,有力防止了違規養殖反彈回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