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創建“一鎮一孝廉”活動,以孝促廉,夯實黨員干部立身之本、齊家之要、成事之基
讓八閩優秀文化涵養清風正氣
東南網1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劉必然 通訊員詹振卿 陳躍虹)走在福建上杭古田,沿途紅色印記隨處可見。前來古田會議會址學習參觀的人流絡繹不絕。2020年10月21日,福建省紀委監委組織全省新任職的183名鄉鎮紀委書記在此開展黨史教育,用紅色革命文化強根鑄魂,扣緊履新的第一粒“思想”扣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八閩大地文化厚重、人杰輩出,哺育出朱熹、林則徐等一批孝廉典型人物和谷文昌、廖俊波等優秀人民公仆。近年來,福建省紀委監委深入開展“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從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挖掘“忠孝廉節”元素,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崇尚孝廉、盡忠守業,涵養清明政風、樹立良好家風、培育淳樸民風。 傳承弘揚,挖掘時代價值 福建文化傳統多元包容,厚重的朱子文化、輝煌的紅色文化、獨特的客家文化、多元的海絲文化,蘊藏著“行孝、守廉、盡忠”等精神內涵。 “林騰蛟的一生,為子,為母守孝三年,慈孝恩義;為官,為民請命十三年,廉潔奉公,乃真大丈夫也……”2020年10月,永安市網上VR實景孝廉館正式建成,一開館便吸引了萬余人參觀并轉發推介。 近年來,福建省紀委監委在全省組織開展“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中,深入挖掘、整理八閩文化“精神富礦”,聯合文明辦、方志辦等部門,發動文史專家,為孝廉人物精準“畫像”,并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多樣化藝術形式講述孝廉好故事、傳播孝廉好聲音。 福建是原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省擁有52個中央蘇區縣,有革命老區67個、革命遺址遺跡2683處,蘊含其中的紅色基因是八閩文化的價值精華之一。 泉州在葉飛的故鄉南安市開設“南安講古”方言電視欄目,用本土方言將葉飛將軍英雄事跡搬上熒屏,編撰成校本讀物,并納入中小學“紅色課堂”;龍巖市以古田會議紀念館為龍頭,精心打造鄧子恢故居、何叔衡紀念館等紅色廉政教育基地18個,年均接待250余萬人次;三明深挖本土紅色故事及英烈人物事跡中“孝廉”元素,收集整理紅色典型人物30余名,紅色故事120余個,舉辦紅色故事宣講、開設紅色專題黨課,引導干部群眾汲取精神滋養。 守正創新,賦能基層治理 “宜孝敬父母,不宜逞忿爭斗;宜友賢遠佞,不宜奢靡浪費;宜恂謹忠厚,不宜貪得非義……”懸掛在漳浦縣赤嶺畬族鄉石椅村藍氏宗祠種玉堂內的藍氏家訓引人注目。石椅村將藍氏家訓的“十宜十不宜”寫入村規民約,修身齊家蔚然成風。 福建各地在深入挖掘、整理、傳播孝廉文化這一“精神富礦”的同時,也將其中蘊含的孝廉“因子”創造性地融入村規民約之中,開辟基層社會治理的新篇章。 福鼎市點頭鎮舉州村將“禁賭碑”內容融入村規民約中,引導村民破除“帶彩打牌”的陋習;建甌市際村村將楊榮家訓寫入“新萬木林森林公園村民公約”,愛綠、植綠、護綠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和行動。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傳承榜樣精神的同時,福建省紀檢監察機關圍繞“弘揚時代新風”,全面打響移風易俗專項治理攻堅戰。如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民俗儉辦已蔚然成風。 廈門市同安區新民鎮禾山社區簡辦婚喪喜慶,一年節省600多萬元,為村民“減負”;石獅市鄭厝村簡辦婚喪喜事,將節約的160萬元資金捐建“老人免費食堂”…… 為寓教于樂,全面拓展教育寬度,福建省探索將家風家訓館、宗祠家廟、革命舊址建設相契合,建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 “行則篤敬、言則忠信、慎為行基、仁為德首、誠信天下……”2020年10月24日,詔安縣華表村葉氏宗祠里,和往常一樣又迎來了一批“學員”。“‘三誡五宜’言簡意賅,直擊靈魂深處。”詔安縣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楊育菁在參觀時這樣說。 南靖縣依托張鼎丞、鄧子恢等老一輩革命家建立的巖永靖軍政委員會舊址,建立了科嶺紅色黨校,作為全縣黨員干部的培訓中心,自2017年7月開班以來,累計迎來各類學員245期2.8萬人次。 叩問初心,書寫時代“答卷” “四有書記谷文昌,一身正氣來做人,一絲不茍干事業,兩袖清風做官員。”漳州市紀委監委深挖谷文昌精神中蘊含的“忠誠”與“廉潔”元素,編寫發行《榜樣之光——一座不朽的豐碑谷文昌》《木麻黃下且叮嚀——谷文昌家風故事》等書籍,全面展現谷文昌“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崇高精神。話劇《谷文昌》、電視劇《谷文昌》、大型薌劇現代戲《谷文昌》、小品《借車》等文藝作品,也讓谷文昌精神更加入腦入心。 省紀委監委注重將谷文昌精神轉化為廉政教育資源,先后將谷文昌紀念館命名為第一批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將谷文昌干部學院列為省紀檢監察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已開設66期紀檢監察專題培訓班,參訓紀檢監察干部8000多人次。 時代楷模是最閃亮的精神坐標。谷文昌、廖俊波、林俊德等的典型事跡,通過電視劇、戲劇、書籍等傳統形式與車廂公益廣告、手機短視頻、H5等創新方式相結合,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忠誠履職。 2020年4月,改編自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的電視劇《一諾無悔》在央視一套播出。 “看了電視劇,我想起廖書記在政和的點滴故事。對黨忠誠,對人民赤誠,黨員干部才能一諾無悔。”南平市政和縣鎮前鎮紀委專干葉晶晶說。葉晶晶是一名“90后”黨員,在廖俊波主政政和期間,她聽從黨組織召喚,回到鎮前鎮下園村擔任“村官”,帶領村民創辦農村淘寶服務站,開設了“田禾家園”扶貧網店,注冊“魏三娘”高山咸菜商標,下園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政聲人去,豐碑高聳。福建省講好廖俊波的先進事跡,鼓勵引導黨員干部爭做廖俊波式的好干部。比如在南平,建立了“弘揚廖俊波精神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圖片展”展館,先后評選了4批41人“廖俊波式好干部、好黨員”,還設立“廖俊波鄉村教育基金”,資助困難兒童上學。 “紀檢監察機關要帶頭堅定文化自信,延續歷史文脈,挖掘時代價值,在潤物細無聲中讓黨員干部筑牢政治信仰之基、砥礪理想信念之魂、堅守人民立場之本、弘揚清正廉潔之風,踐行忠誠履職之行,自覺做到‘兩個維護’。”福建省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