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的寺匾,是趙樸初所題。 傳說中的“浮塘金印” 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烏龍江上的金山寺,始建于宋朝紹興年間(1130-1162年)。 與鎮江金山寺相較,福州金山寺給人精巧玲瓏之感,其四周環水,若水繞寺轉,寺隨江浮。《洪塘志》形容它“:金山江心矗起,形象印浮水面,似江南鎮江,故曰小金山。” 這座小寺還簇擁著一座小塔,遠望寺與塔,猶如一方帶柄的金印。因而在許多文人騷客的文章中,金山寺也被稱為“浮塘金印”。據記載,在江心石山上,其實是先有塔后有寺。寺中那座七層實心塔,為五代時期所建。這座古樸石塔最早是行船的航標。 傳說金山寺建于大黿(yuán,鱉類中最大的一種)之背,潮落黿則下潛,潮起黿則上浮。因此即使是洪水泛濫,古寺也會在大黿的守護之下安然無恙。但現實中,金山寺曾多次被洪水損毀“,浮塘金印”只是美好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