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的七層實心塔。 歌謠里的洪塘渡口 “月光光,照洪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此去何時返?”人們要登上江中金山寺,須經由一個小渡口。今榕蔭下與金山寺隔著盈盈一水的古渡口,應是這首福州人傳唱千年的童謠的起點。古時洪塘人用竹排代替渡船,以竹代馬,故稱“騎竹馬”。月光之下、水面之上,擺渡人的身影因歌謠而定格千年。 有史記載,這首《月光光》為福建觀察使常袞所作,完成于唐建中元年(780年)。這位西安人是唐代著名的狀元宰相,他在閩期間十分重視教育,寫下《月光光》作為蒙學傳授幼童。現在寺與渡口之間,來去的依然是船只。記者探訪金山寺時,乘船往返金山寺的游人頗多。雖僅有一艘擺渡船,但短短數十米的距離,站在渡口稍候片刻便可上船。有些游人貪戀水上擺渡的風光,還特地往來多坐了幾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