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通車的龍巖大道 郭亦斌 攝 龍巖市區石鑼鼓濕地公園美景 鄭獻興 攝 解碼歷史 古田會議 1929年8月初,陳毅根據中央指示,代表紅四軍前往上海出席全國軍事工作聯席會議。陳毅在上海向黨中央提交了《關于朱毛紅軍的歷史及其現狀的報告》等5份書面材料,全面、客觀地匯報了紅四軍的情況。 1929年9月28日,中央通過了由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通稱為“九月來信”。 中央“九月來信”充分肯定了紅四軍在全國的重大影響,肯定了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思想,指出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指示信強調要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說明黨的一切權力集中于前委指導機關,這是正確的,絕不能動搖。 11月26日,毛澤東從上杭蘇家坡駐地來到長汀,28日即在長汀組織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決定部隊移師新泉開展紅四軍的整訓工作。 新泉整訓后,紅四軍進入上杭古田,一方面繼續開展政治軍事訓練,另一方面為召開紅四軍九大認真準備。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曙光小學勝利召開,這就是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紅四軍各級黨代表、干部代表和士兵代表共120多人參加了會議。 古田會議上,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中央“九月來信”。大會經過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 兩萬多字的古田會議決議共分9個部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黨的組織問題、黨內教育問題、紅軍宣傳工作問題、士兵政治訓練問題、青年士兵的特種教育、廢止肉刑問題、優待傷兵問題、紅軍軍事系統與政治系統關系問題。其中,《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是決議的核心部分。它深刻批判了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等錯誤傾向,并列舉了各種錯誤傾向的根源和具體表現,提出了糾正的辦法。 講述 做這些事,是對革命先烈的告慰 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林斯乾 從上杭縣古田鎮集鎮出發往東北方向驅車30公里,蜿蜒的山路盡頭,古田鎮唯一的革命基點村大源村就到了。 不大的村子里,張鼎丞同志親筆題詞的“但愿子孫相繼起 能和先烈共流芳”的烈士碑巍然屹立,一下把我們帶回了戰火紛飛的歲月。 1928年初,大源村官瑾瑤(又名官敖)、官瑾玖等牽頭組織成立了農會,并與當時中共閩西地下黨負責人張鼎丞、鄧子恢取得了聯系,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該村一大批革命分子加入游擊隊,參加了永定暴動和蛟洋暴動。官瑾玖、官瑾瑤還以會議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古田會議。 大源村活躍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1930年農歷五月初三,大源村遭到反動武裝1000多人的殘酷血洗,全村193人中被槍殺92人,燒毀房屋42戶,幸存群眾逃往新泉等地,大源村一度成了無人村。 在革命戰爭年代,大源村共有33名烈士獻出了生命。1941年,該村群眾自發為革命烈士壘建成一座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公墓。 由于大源村曾多次遭國民黨反動派屠村,村里的歷史資料連同最后一本族譜都被燒為灰燼,包括大多數烈士在內的官姓族人的生平也因此成謎。在這些烈士里,就有大源村村民官世權的二叔公、當年的兒童團團長官先基。 從小聽著祖輩革命故事長大的官世權,2007年退伍回到家鄉后,就一直為搜集烈士資料、搞清楚村莊的紅色歷史而四處奔波,“如果這一輩人不做,以后這些資料和記憶可能就完全丟失,永遠找不到了,那就太遺憾了”。 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官世權已經搜集整理了《古田大源村革命簡史》《古田大源村烈士資料》《大源上官氏家規家訓》以及大量歷史照片、手稿等,大源上官氏族譜也已基本整理完成。2019年底,反映烈士事跡的珍貴資料終于在村史館展出。“做這些事,也算是對長輩、對革命烈士的告慰吧!”官世權說。 對此,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認為,紅色精神已成為老區客家人新的文化力量,紅色血脈在古田人身上代代傳承。 記者手記 汲取歷史營養筑牢信仰之基 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這個春天,地處梅花山腹地的古田會議舊址景區與往年相比更加火爆。每到周末、節假日,到古田會議會址參觀瞻仰、去油菜花歡樂谷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火爆的原因,有古田快速通道等基礎設施條件大幅度改善的功勞,有趁著韶光郊野踏青的傳統需要,也有古田油菜花歡樂谷、小火車等新增旅游項目給人帶來的新鮮感。但記者認為,歸根結底在于古田會議所閃爍著的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真理光芒和歷史營養,時至今日對于我們仍有著永恒的吸引力,“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在新的歷史時期仍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古田會議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在于其在建黨建軍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在于蘊含著共產黨人的初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所說,“在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之際,我們再次來到這里,目的是尋根溯源,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里出發的、為什么出發的”。 初心不改,精神永恒。近些年,到古田會議會址研學、追尋初心的群體從以黨員、干部、國企職工等為主,慢慢拓展到民營企業,一些互聯網“大咖”甚至每年都會帶領管理團隊到古田開展紅色研學,這應該也是“古田會議永放光芒”的魅力所在。 行之愈遠,心之彌堅。站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間節點,回望已走向歷史深處的古田會議,我們更加能夠體會到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讓我們從永放光芒的古田會議中汲取歷史營養,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重整行裝再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