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10月18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開幕。開幕式上,“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終評結果公布。北京周口店遺址、河北陽原泥河灣遺址群等100項發現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從地域分布來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涵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其中,歷史底蘊豐厚、素有“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之稱的河南與陜西分別有14項和11項入選,河北、山東、湖北各有6項入選,山西有5項入選,北京、浙江、江西、湖南、甘肅各有4項入選。 從年代分布來看,舊石器時代有5項入選,新石器時代有33項入選,夏商時期有10項入選,兩周時期有15項入選,秦漢時期有16項入選,三國至隋唐時期有9項入選,遼宋金元時期有9項入選,明清時期有3項入選。隨著中國考古學不斷向縱深拓展,遺址格局的逐步清晰、歷史文化內涵的日益豐富也同樣反映在100個入選項目中。 從類型上看,既有聚落、城址、陵寢、墓葬等,也有洞穴遺址、礦冶遺址、窯址、沉艦遺址等。 相關專家表示,這些項目反映了中國考古學在人類起源、農業起源、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中國早期國家誕生、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等方面的重要學術研究成果,都在各自領域解決了重大的學術問題,實現了新突破,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同時,由中國考古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提名,從已掛牌的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中推薦22項候選項目,線上投票產生5項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秀項目,包括北京周口店遺址、浙江余杭良渚遺址、福建三明萬壽巖遺址、四川成都金沙遺址、陜西秦始皇陵。 據悉,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組織開展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活動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廣受關注,并得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趙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