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故居開辟了6個展廳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探訪嚴復故居 中西合璧 嚴復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郎官巷西段北側20號,坐北朝南,主座與花廳兩座毗連,占地面積609平方米。1919年春,嚴復從老家福州陽岐搬家到郎官巷,由當時福建省督軍兼省長李厚基為嚴復購置。 嚴復孫女嚴停云是當代臺灣著名女作家,她就出生、成長在郎官巷。她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提到了嚴復當年為什么要從老家遷往城中居住:祖父是一位最講情理的人,他雖然喜愛鄉居,但了解母親舍不得離開外祖母身邊的心情,便決定從陽岐遷到福州城里來。外祖母住在楊橋巷,祖父便選了郎官巷,和楊橋巷可謂“肩并肩”;母親可在五分鐘內往返娘家和婆家。 搬到郎官巷的第二年,也就是1921年10月27日,嚴復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7歲。1921年秋,嚴復氣喘大作,自感病危,勉力在小樓上手書六條遺囑,以示后人,在最后指出:“審能如是,自能安平度世。即不富貴,亦當不貧賤。貧賤誠苦,吾亦不欲汝曹傲之也。” 嚴復故居幾經修繕和布置: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對嚴復故居掛牌保護;2003年嚴復故居修復布展開放;2006年嚴復故居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嚴復故居完成第二次修復工作;2016年,嚴復故居第三次布展提升完工。 記者走進故居主落,只見廳堂高敞,一副對聯“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圣人起不易吾言”懸掛正中,顯示著嚴復在歲月流轉中沉淀的智慧。門內三面走廊,前設有插屏門。大廳面闊三間,正間分前后廳,左右邊間為前后廂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門通花廳。花廳前后走廊、欄桿均仿西方建筑紋飾。 “整座故居采用清式結構,在細節處理上有仿西方建筑紋飾的欄桿、寬廣的天井等,是中西合璧晚清建筑的典范。”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座建筑呈現了中國傳統民居與西方建筑風格的“融洽結合”,與嚴復中西合璧的人生基調、學術思想不謀而合。 如今的故居開辟了6個展廳,以嚴復“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教育家”等不同身份為引線,集中展示了嚴復少年苦讀中西學,留學英倫看世界,天津廿載成棟才,最終成為堪稱西學第一人的波瀾壯闊的一生。展館中還收錄了許多后世名人對嚴復先生的評價與相關文獻材料。 在嚴復逝世100周年之際,三坊七巷推出嚴復故居VR云游覽線路,用現代數字技術為游客朋友們展示嚴復故居的實景世界,展館內的文字、圖片介紹一應俱全,通過點擊即可自由切換展廳,并可以720°全景旋轉查看,僅需掃碼即可實現游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