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31日電(記者張華迎)記者從福建省林業局獲悉,近日科研人員在武夷山國家公園范圍內開展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過程中,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武夷林蛙”、大型真菌新物種“多形油囊蘑”。相關科研成果已分別在國際學術期刊《Zookeys》《MycoKeys》上發表。 武夷林蛙發現者之一、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延慶說,武夷林蛙是趾溝蛙種組中的一員,體型與同區域分布的鎮海林蛙相似。與鎮海林蛙相比,武夷林蛙的四肢背側有多行橫向排列的細膚褶。據了解,去年8月以來,專家們先后多次在相關水域發現這種林蛙,經過實驗室標本比對和基因測序,結果顯示這是一種從未被描述過的林蛙,由于在武夷山地區首次發現,故命名為武夷林蛙。 圖為武夷林蛙雄性個體。(圖片由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提供)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亞萍介紹,油囊蘑屬此前被記錄分布在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武夷山國家公園屬于亞熱帶地區,多形油囊蘑的發現,極大豐富了油囊蘑屬的分布范圍,為油囊蘑屬物種的分布、起源、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圖為多形油囊蘑。(圖片由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提供) 開展生物資源本底調查,摸清生物資源家底、掌握生物多樣性狀況是提升國家公園建設和管護水平的重要前提。今年4月以來,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啟動了為期3年的生物資源本底調查,以掌握區域內生物資源的種類、分布特征和動態變化。 武夷山國家公園橫跨福建、江西兩省,生物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富集,保存著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武夷山國家公園已發現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鳳仙花、武夷山對葉蘭、武夷山孩兒參等多個新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