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2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拆除物業在泳池旁臨時搭建的沐浴房,恢復綠地,泳池向小區業主開放……日前,在三明市大田縣住建局的督辦下,轄區內一小區物業整改了困擾業主已久的小區露天游泳池運營管理問題。 諸如此類的小區物業侵占公共設施引發的糾紛在全省不在少數。隨著房屋住宅的增加,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獨立法人物業服務企業有3108家,管理服務面積約25.82億平方米,小區公共收益的歸屬和使用問題備受關注。 小區公共收益不該成為“糊涂賬”,更不能成為物業公司的“私房錢”。省紀委監委聚焦群眾關切,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將“整治物業公司侵占業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開等問題,切實維護業主利益”作為“點題整治”項目,由省住建廳聯合發改、公安、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印發專項整治通知,建立部門協同、地市聯動、半月一報的工作機制,合力推進專項整治行動。 為了實現問題排查、整改全覆蓋,省住建廳牽頭組織各地物業管理主管部門開展自查自糾、抽檢、核查工作,全省累計回收物業服務企業自查自糾表7470份。泉州市住建局明確對省廳、市級轉辦掛號的信訪件、前期物業沒有成立業委會的小區、所有企業自查自糾上報公共收益為“0”等三種情況進行重點檢查;漳州市龍文區城管局啟動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專項檢查工作,聘請第三方開展審計監督,規范公共收益使用管理,并要求街道、社區居委會全程參與檢查,及時提供線索信息,核實物業運營情況,確保實地核查全覆蓋、無遺漏。截至9月30日,全省共抽查核實3246個物業小區的物業服務合同、公共收益收支賬目、票據、工作臺賬等資料及公開公示情況,整治物業小區1944個,責令限期整改1518個,通報曝光物業企業118家,行政處罰物業企業3家,信用減分處理物業企業105家。 在整治過程中,駐省住建廳紀檢監察組立足監督職責,督促住建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對推動整治不力、工作不到位、責任不落實的嚴肅追責問責。同時,要求省住建廳對在專項整治、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涉及公職人員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及時報送駐廳紀檢監察組。 針對整治發現的突出問題,省住建廳堅持用制度改善治理效能,印發相關通知,從推進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整合、規范物業管理行為等五個方面加強和改進物業管理工作,督促加強物業服務收費信息公示,源頭解決物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此外,針對公共收益管理等較容易產生糾紛的問題,福州等地已著手擬定實施細則,用最便捷、簡化的程序,將公共收益及時轉入專戶,后續根據業主的意見實施資金監管,為保障業主權益提供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