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東南網記者 陳楠攝 東南網10月25日訊(本網記者陳楠)今天上午,記者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十四五”期間,我省GOP(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8%以上,高于全省GDP 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強省。 根據《規劃》,在發展基礎方面,從2015年開始我省海洋生產總值(GOP)連續6年居全國第三位,2018年首次突破萬億元,2020年達到10495億元、占GDP比重達23.9%。發展目標方面,“十四五”期間,GOP年均增速8%以上,高于全省GDP 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強省。 在空間布局方面,《規劃》進一步優化“一帶兩核六灣多島”的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推進海島、海岸帶、海洋“點線面”綜合開發,做強福州、廈門兩大示范引領區,提高重點海島開發與保護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城市發展格局,加快環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六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在主要任務和舉措方面,一是高質量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著力建設臨海石化、海洋旅游2個萬億產業集群、打造現代漁業、航運物流、海洋信息、地下水封洞庫儲油4個千億產業集群、培育海洋生物醫藥、工程裝備、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環保5個百億產業集群。二是高能級激發海洋科技創新動力,打造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等一批海洋新型創新載體,建設海洋科學等一批涉海高峰高原學科,培養引進一批海洋新興產業等領域“高精尖缺”人才。三是高標準建設涉海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港口,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構建空天地海協同海洋感知體系和現代漁港體系。四是高定位打造海洋生態文明樣板,實施海岸帶美化提升、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海漂垃圾綜合治理等工程,開展海洋碳匯研究試點。五是高水平拓展海洋開放合作空間,開展閩臺深度合作,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對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六是高效能完善海洋綜合治理體系,健全海域海島資源收儲和交易制度,增強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災害應對能力,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海洋治理。 創新是推動海洋產業百、千、萬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的有力抓手。福建省海漁局副局長邱章泉表示,“十四五”期間,福建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海洋研發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建設一批海洋領域新型創新載體,爭創廈門國家東南海洋科學城,推進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籌建工作。加快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強化基礎研究戰略性需求導向。打造面向企業需求的技術研發服務體系,鼓勵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建立海洋領域院士專家工作站。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海洋科技型企業群體,支持涉海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大種子企業儲備和上市扶持力度,培育更多涉海專精特新企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積極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暢通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培育海洋科技服務機構和新型研發組織、研發中介、研發服務外包等新業態,鼓勵建設海洋技術孵化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中試基地。支持高端科技服務業和海洋科技金融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此外,“十四五”期間,我省將重點實施“碧海工程”,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強化陸海污染聯防聯控,推動海洋生態整治修復,提升海洋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高站位打造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