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少數民族服飾的茶藝人員向嘉賓介紹茶葉。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嘉賓了解宋代七湯點茶技藝。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嘉賓體驗茉莉花茶制作工藝。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6日,由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的第二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開幕。 本次論壇以“海絲茶道 萬里飄香”為主題,旨在促進中外茶文化交流互鑒,推動“福文化”對外傳播。海內外茶界專家學者、多位駐華使節、15個國家的在閩外國友人、28個國家的在閩華僑華人齊聚榕城,共品佳茗,共敘茶事,共謀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新篇章。 中國與世界的對白 借助論壇平臺,斯里蘭卡國際貿易發展部部長特別助理(中國事務)鄭心云帶著錫蘭紅茶,回到了它母樹的故鄉——福建。她現場分享了一段百年茶緣故事。 1824年,這個位于印度洋上的南亞島嶼還被稱作錫蘭。當時,英國商人從福建漂洋過海帶來了一株珍貴的茶樹。正是這個來自東方古國的神秘物種,發展出了后來在世界舉足輕重的錫蘭紅茶產業。 “斯里蘭卡是一個以紅茶出口為支柱產業的國家,茶葉種植面積占國土面積約4%。”鄭心云說,隨著中斯兩國文化交流日益增進,斯里蘭卡老百姓對中國茶文化,尤其是福茶文化有了更深的認同。她希望繼續發揮茶葉的紐帶作用,在斯里蘭卡舉辦更多茶文化交流、品鑒活動,推動兩國茶商深度經貿合作。 作為世界烏龍茶、紅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的發源地,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陸上萬里茶道,從武夷山下梅村起,經江西、湖北、河北、內蒙古等地,一路向北,貫通亞歐大陸,抵達俄羅斯恰克圖;海上萬里茶道,同樣以武夷山為起點,在大航海時代經由福州、泉州等港口出海,經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非等地,抵達英國利物浦。 茶,以草木之微承載著中國與世界的對白。 本次論壇采取“主會場+海外分會場”方式,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在日本東京分會場,茶文化深度愛好者、西武學園醫學科技專門學校總校長近藤陽一,講述了兩國茶文化的淵源。 抹茶始于中國,遠渡日本后,成為根植于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文化符號——抹茶文化。在日本,抹茶與料理是一對最佳CP,搭配抹茶的料理被稱為“普茶料理”,它們是日本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茶道,源起中國,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近藤陽一期待中日兩國能夠在茶文化上有更多交流互鑒。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始終將茶作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這片神奇的葉子,讓福建與世界有了更多深度對話的媒介。 2016年以來,福建組織開展“閩茶海絲行”經貿活動7次,舉辦閩茶專場推介會16場,參加國際茶展6個,簽訂經貿合同33億元,設立閩茶文化推廣中心12個。全省茶葉出口也實現了連年增長,2020年以來,我省茶葉出口克服疫情影響,出口量、出口金額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福茶文化傳向四海 本屆論壇增設了“海絲茶文化海外宣傳員”聘請儀式。美國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陳清泉、福建海外杰出女性聯誼會常務理事孔令鷴、俄羅斯福建聯合總商會執行會長李立勇等8人獲聘書。未來,他們將承擔起推廣“福文化”和海絲文化、講好福建茶故事、傳播福建聲音的職責。 福茶文化,是“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1月,省文旅廳在福州主辦2021年“全福游、有全?!鼻逍赂=ǚ窒頃F場發布福建文化標識宣傳片。閩茶與古田會址、林則徐、鄭成功、福建土樓等共同成為福建13項文化標識。 “閩茶是有福之茶,具有獨特的‘福文化’?!笔】茀f副主席楊江帆現場解讀福茶文化——生態之福、健康之福、愉悅之福、民生之福、和諧之福。 如何推進福茶文化建設,向世界講好福茶故事? 在論壇上,韓國駐廣州總領事韓在爀,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中韓茶事喜訊:近期,武夷茶研習社與韓國寶城郡韓國茶博物館簽署了友好合作諒解備忘錄。 武夷茶研習社位于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旨在圍繞茶文化,打造武夷山特色茶旅品牌。寶城郡則是韓國著名的茶鄉,茶博物館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點。 “鐵觀音、普洱茶等中國茶類在韓國深受喜愛。韓國同樣有著深厚的茶文化,歷史上韓國茶曾是中韓貿易往來重要的物資?!表n在爀希望福建與韓國能夠以明年中韓建交3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擴大包括茶在內的各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省僑聯副主席張瑤則主張借助“僑”的力量,推動福茶文化在世界傳播,“福建是重點僑鄉,旅居海外的僑胞約1600萬人,分布在188個國家和地區。豐富的僑海資源為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傳播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僑聯要充分發揮僑的優勢,以僑為橋,做好茶文化海外傳播,讓福茶飄香世界?!睆埇幷f,省僑聯將攜手福茶網海外推廣中心等有關單位,在海外設立一批“福茶驛站”或“福茶苑”,統稱“Ftea”,助推福茶進家庭、進社(街)區、進僑團、進餐館,讓更多的海外民眾喝到福建茶,更好地品鑒和了解中國福茶文化。 多彩閩茶再譜新篇 經過多年發展,茶產業已經成為福建重要的優勢特色產業。2020年全省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300億元,茶葉單產、總產、茶樹良種覆蓋率、毛茶產值、全產業鏈產值、國家級龍頭企業數量、中國馳名商標數量等七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推動傳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 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仲華,全景分析了我國茶產業的現狀:茶葉產銷失衡矛盾正在凸顯、茶葉生產的勞動力成本攀升、茶葉出口規模增長速度緩慢、夏秋茶資源利用率有待提升、茶業效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以出口為例,中低檔散裝茶占據出口總量的80%以上。”劉仲華認為,福建是眾多茶類的原產地,福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明顯,未來應當借助“一帶一路”,持續優化茶葉出口路徑,“從欠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拓展,從低檔茶向中高檔茶拓展,從散裝茶向小包裝品牌茶拓展,從傳統茶向精深加工茶拓展”。 論壇上,本土茶企代表分享了自身轉型實踐。 福建春倫集團董事長傅天龍出身于福州茉莉花茶世家。經過多年精耕細作,春倫集團已從曾經的茶葉小作坊,發展成復興福州茉莉花茶的領軍企業。眼下,福州茉莉花茶正在守正創新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我們加緊茶飲市場的開拓,先后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本地著名景點開辟了大眾茶館,并在福州東百大樓創辦了ITEAMO連鎖店。同時,繼續以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备堤忑堈f,希望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茶產業民族品牌、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貢獻。 “目前,我們已在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阿根廷、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設有福建文化海外驛站?!笔∥穆脧d副廳長林守欽說,這些驛站將充分發揮海外落地優勢,向當地友人普及和推廣福建茶文化,促進福建與世界各國茶文化的交流合作。 不久前,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弘揚茶文化為引領,以做強茶產業為目標,以提升茶科技為支撐,以數字化為突破口,加強產地管理,保障產品質量,補齊產業短板,促進三產融合,提升品牌效應,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閩茶發展新格局。 如今,多彩閩茶有了新的“小目標”:“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一批閩茶文化新亮點,做強一批閩茶產業增長點,培育一批閩茶科技創新點,到2025年實現全省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目標。 |